"技术没有捷径,只有脚踏实地的积累。"易泽政在采访中表示。正是这种十年如一日的坚守,让他从一名普通技术员成长为行业技术标杆。值得强调的是,在项目推进过程中,由他主笔完成的发明专利《一种电动搅拌车上装断电保护电路、方法及系统》将技术创新转化成了实际生产力。目前,该专利技术已在瑞江全系适配车型实现产业化应用,创造了行业领先的局部"零故障"纪录。 最令人敬佩的是,在取得技术突破与专利成果后,易泽政并未止步于个人成就,而是以更广阔的视野推动行业整体进步。他将项目经验系统化整理成《优秀设计案例》,成为新人培养的实战指南。从技术突破到经验沉淀,再到行业赋能,这种既专注技术深耕又重视经验传承的做法,充分展现了嘉成工程师的格局与担当。
五年来,他深耕电气系统开发,参与20余个重点项目,从部件级设计到整车系统集成,从传统机械到新能源前沿,始终秉持“深耕者破界,担当者致远”的职业信念,在技术迭代与产业升级中不断突破自我,成为公司电气技术领域的核心骨干之一。现在,让我们一起来解码技术标杆“的三维内核”。
“没有退路的路,恰恰是离成功最近的路”这是易泽政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在易工眼里,技术问题没有“尽力而为,只有使命必达”。2024年4月,上海某文旅景区低速观光车项目突遇技术瓶颈,面对尚未有过行走控制领域的实战经验的易泽政来说“客户的需求是最高指令”,他的第一反应不是抱怨,而是迅速拆解任务,他像一名自学成瘾的学者,找资料、啃论文,在模拟器中反复验证策略,最终仅用2个月的时间,自主制定了整车控制策略并完成了编程调试。如今,车辆已稳定运行 10 个月,成为客户口中 “靠谱” 的代名词。
在新能源技术快速迭代的浪潮中,作为技术中心电气工程师,面对电控系统兼容性这一行业瓶颈,他创新设计分布式控制架构,通过2000+次多物理场仿真优化,精准优化系统响应参数,确保极端工况下的稳定性;首创双CAN总线冗余方案,并针对高压安全风险,构建“监测-熔断-隔离-预警”四级防护体系,研发的绝缘阻抗动态监测算法实现20秒风险预判,相关技术获3项发明专利,为行业树立新标准。在能效优化领域,他开发智能温控策略,建立电池三维耦合模型优化能耗,使系统功耗降低18%,据易泽政阐述:真正的专业能力,体现在对复杂问题的拆解与系统性解决——不仅需要跨学科知识融合,更依赖长期积累的工程经验。
在2024年某项“油改电”项目的首批订单攻坚阶段,易泽政以“白天安装调试+夜间编程攻关”的拼搏节奏,诠释了“奋斗者没有天花板”的职业信条。如今,他将这一精神延续至公交车VCU(整车控制器)的Codesys平台开发中,再次证明:技术风口从不会自动拥抱守成者,而是留给那些以拼搏破局的实干家。